记——德艺双馨艺术家杨德云老师
文/心愉(徐慧琼)
说起云南昆明的杨德云老师,大家的印象一定是多才多艺!如:和他一起参加过笔会的老先生们会说画画那个杨德云先生;和他一起写诗词的老师们会称呼他为诗家、联家杨德云;还有一部分朋友们喜欢称呼他为会火书(火笔书法)那个杨德云老师;用过他做得乐器的学生呢!则会自豪地说我们杨老师做的乐器......
但在云南人心目中,最为有意义的,莫过于他做的手工乐器了。比如:葫芦丝、巴乌、传统笛子、尺八、泛音笛、唐箫、埙、呜嘟等等。乐器他有3项专利研发技术。其中“呜嘟”项目已经被评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老师说:做乐器是他一辈子的爱好,而教会更多人演奏这些乐器是他一直要坚持的使命。是啊!他一直以来都和讲台打交道,从最初的语文老师到现在的传统文化传授者,手工乐器制作技艺的传承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做着不平凡的事情,肯定是值得大家尊敬的。笔者作为杨德云老师的传承徒弟,能跟着他一起做很多自已喜欢的事,也感到万分荣幸。下面我们来看看部分同学们心中的杨老师吧!
可盈,昆一中的同学,小学四年级就跟着杨老师学习,她说:“杨老师是一位很简朴、很和蔼的老师,采用了我喜欢的‘自主试教育’,从来不会强迫我们‘必须学这个,不能学那个’。而是让我们根据自已的爱好学习自已喜欢的东西,让学习有了乐趣。”目前可盈已经学会了多种乐器演奏,以及学会了非遗乐器手工呜嘟简单制作工序。
艳玲,昆明外国语学校的同学,小学四年级就跟着杨老师学习。她说:“杨老师是一位很有耐心,不一样的老师,在我学习钢琴时,他用不一样的方法,教我学习,一遍又一遍的教我练习,从慢到快。他的方法能使我更快的学习,又能让我感受到其中的快乐。”目前艳玲已经学会了多种乐器演奏,以及学会了非遗乐器手工呜嘟简单制作工序。
艺榕,跟杨老师学画画、乐器演奏等。她说:“杨老师是一位高德高才,而且很有责任心的老师。对我的教育从尊重笔墨纸砚开始,从弟子规、千字文开始,我是个内向的孩子,是他让我对自已有信心,有好朋友并且一起学习、一起努力。”目前艺榕对多种乐器演奏基础掌握,以及学会了非遗乐器手工呜嘟简单制作工序。
杨德云老师生活简朴、热心。笔者作为他的传习学生,记得他常叮嘱,如果哪些孩子很喜欢我们的乐器,而父母因什么困难而没买的,或者哪些很喜欢学,但不小心摔坏了的,你千万别收他们的钱,也许人家真的很困难。如果在我们的能力之内,能帮别人的,一定帮一下,生活总会好的。在我对自已不自信的时候,他总说:“一个人的自信来自内心的踏实与安稳,如果你心中的知识量足够,那么你就会安心。一定要做一个自信而不自傲的人。”笔者对师父的教诲铭记于心……也将他的敦敦教诲传给跟我们学习的每一位同学。
说起杨德云老师的多才多艺,不得不提他的诗词楹联啦!他的作品,除了各行业优秀人士、传统文化爱好者收藏以外!云南很多风景区也有他题写的对联,诗词,古文等。如昆明西山龙门浩然亭的:放目有心追日月,开怀随意揽乾坤。昆明圆通山动物园的:花香直透骄阳露,竹影横书皓月霜。大理巍山拱辰楼上的:万里瞻天,令我心宽,心神已放苍天外;千秋鉴史,劝君脚慎,政绩将收青史中。
还有昆明的真庆观、团结乡土主庙、金殿公园左厢房、官渡古镇天王殿、官渡古镇观音殿、昙华寺瑞应塔、会泽县江西会馆财神殿、郊野公园桃文化长廊、通海县秀山文庙师礼堂、江川县界鱼石、盘龙寺的大雄宝殿等等。杨德云老师为云南的文化、旅游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云南的特色名片添了很重的一笔。
杨德云老师题写的《昆明黑龙潭公园的友梅园记》碑,是笔者最为喜欢的了。
黑龙潭友梅园记
昆明黑龙潭,古之旧观也,良多异木,以唐梅宋柏闻名天下。观异木而叹年华,吾旧有“蜂采唐梅、声声怀李杜;莺栖宋柏、句句唱苏辛”之赞。
历来主事,拓旧建新,辟山为梅园。每逢凌寒铺山盖岭开来,但见:彻地冰封成傲骨,漫天雪落见丹心。奇艳横斜,暗香沁人肺腑,为观者之所敬爱哉,现已为春城岁末年初第一景观焉。
梅有六德,可友可敬:不趋炎而香雅,不惧冻而貌妍;不媚春而品自端,不迟到而诺必践;遇强折而骨愈傲,遇冷待而枝自繁也。老子云:“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梅自不争,堪为春之领袖矣。
疲于官者独爱菊,厌于俗者独爱莲。唯无争无求、千折不伤情,自尊自奋、万挫不弃世者,最为爱梅友梅者也。
昆明黑龙潭,尊诗重文,索于余,余固爱梅,即作斯文。
癸巳年昆明杨德云记
都说文如其人,友梅园记或许代表着师父的一种品格吧!作为他的徒弟,需要跟他学习的还有很多,有他这盞明灯,笔者以及他更多的学生一定不会在红尘中迷失方向。
采编:中国新农村杂志社/心愉(徐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