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 合美非遗 和合更美

2024-11-23
徐慧琼
10

和美乡村 合美非遗 和合更美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计划——云南艺术学院研修培训(第9期)“和美乡村”背景下的传统技艺交流与传播

研修班学员徐慧琼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为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增强传承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云南艺术学院主办、设计学院承办、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协办的“和美乡村”背景下的传统技艺交流与传播研修班在紧张的学习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期间,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学院的教授、老师与非遗大师们的谆谆教诲、耐心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1.png


为期一个月的研修,云南艺术学院安排了优质而严格的授课,团队老师安排了紧密且多样的外出调研机会,团队学员们也认真地与各个项目非遗传承人深入探讨,真正做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作为本次研修班的一员,我不仅仅代表昆明非遗呜嘟项目,也站在本次参加研培全体学员的角度,至诚地感谢对非遗保护传承扶持的相关部门及所有师生。

2.png


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树后人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日,传统技艺面临冰火两重天的近况。高科技、自动化、系统化生产给传统手工艺带来了挑战,传统手工艺更多的是留在传统朴实层面。很多的传承人靠手艺难以维持生计,更难以传承。好在国家的重视,文旅部门与高校的帮扶,还有一些老守艺人执着工匠精神的支撑……我们这个群体才慢慢拾起了信心。本次系统的学习、与项目有关的紧密调研,云南艺术学院研修培训第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们也在有限时间内,交出了理想答卷。

3.png


和美乡村、和合共生。本次我们研修班共分为四个类别的非遗项目,有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承人。结业作品展览于20241119日在云南省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一楼展厅正式展出。

4.png


万代家业隆,子孙沐春风。非遗传承里,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传承何其重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并继续发扬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其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指引。以下是我们本次展出的作品。

5.png


且看布艺刺绣类,刘茂菲老师的大理白族服饰与刺绣充满了民族特色文化,刘红美老师的禄劝苗族蜡染充满了地域传统美,西安的袁娜、夏露露两位老师的关中绣球和刺绣技艺里包裹着传统文化的精致;金属工艺类赖维然老师的锡器设计装饰工艺里收纳了年轻人的浪漫和期待,还有湖南赵丽、昆明杨伟东、瑞丽陈梓涛、保山许扒发、丽江靳凯、广东唐大打十斤等等老师都创作了这一个月学习后的最佳作品。

6.png


再瞧我们的木雕类技艺大理赵华昌、重庆胡晓召、重庆蔡道清老师他们刻刀下的唯美;还有土类:曹栋、胡文森、杨智媚老师玉溪窑烧出的典雅,卢用祥、杨一州老师建水紫陶烧出的大器。

7.png


作为本次研学班昆明非遗土陶呜嘟项目的传承人,我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本次的结业作品,是关于滇池生态恢复和保护的题材。

8.png


为了做好本次主题的非遗乐器呜嘟,除了对音质的把控,还得做好外形的突破,以及切题的鲜明,过程中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如:滇池的形成、滇池的污染成因、滇池治理的措施及滇池生物多样性;滇池历经的沧桑变化以及保护治理的过程,还了解了滇岸“花、鱼、蚌”立体生态恢复模式及“湖漂海菜花,水游金线鲃,低头弄莲子,蚌中珠光华”的生命共同体面貌,本次非遗乐器呜嘟就是取的滇池内部分土著鱼和贝的原型。


9.png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本次的研修,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付出了心血,在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和学校老师们谆谆教诲下,我们深知作为一个非遗传承人,更要有全局意识。当然意志力、审美,了解每一项技艺的历史与溯源也尤其重要,守住技艺与创新技艺虽艰难,但我们有信心做好。最后,再次感谢本次活动为我们忙碌的云南艺术学院老师和研究生同学们,让我们以本次研修课为开始,携手走向更好的明天,走向更唯美的传统技艺世界。


来源:西南新农网
www.xnxnw.org西南新农网,立足昆明,面向云南,覆盖西南,辐射全国,真诚为三农服务